楼宇自控行业的发展概况 2009 年 4 月 5 日 ~7 日,楼宇自控行业的部分厂商在第二十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上引得特别关注,中国制冷展吸引了诸多国内外智能建筑行业内楼宇自控厂商的参与,其中包括: 楼控行业的领先的系统厂商西门子楼宇科技; 施耐德电气TAC; 同方泰德; Reliable Controls(加拿大可信自控); KTC 自动控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等; 楼宇自控领域的末端厂商等也参与其中。回首2008,北京奥运会召开,国内外楼宇自控厂商提供优秀产品与服务;西门子发力中国市场 2008“中国年”投入50 亿元;江森自控公布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Techcon 系统成就青岛楼宇经济的地标性建筑等事件见证了行业的迅速发展。智能建筑行业进入中国的第18个年头,楼宇自控行业也在逐步发展中走向成熟与稳定。 楼宇自控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代:CCMS 中央监控系统(20 世纪70 年代产品) BAS 从仪表系统发展成计算机系统。 采用计算机键盘和CRT 构成中央站,打印机代替了记录仪表,散设于建筑物各处的信息采集站DGP(连接着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通过总线与中央站连接在一起组成中央监控型自动化系统。DGP 分站的功能只是上传现场设备信息,下达中央站的控制命令。一台中央计算机操纵着整个系统的工作。中央站采集各分站信息,作出决策,完成全部设备的控制,中央站根据采集的信息和能量计测数据完成节能控制和调节。 第二代:DCS 集散控制系统(20 世纪80 年代产品) 随着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和成本降低,DGP 分站安装了CPU,发展成直接数字控制器DDC。 配有微处理机芯片的DDC 分站,可以独立完成所有控制工作,具有完善的控制、显示功能,进行节能管理,可以连接打印机、安装人机接口等。BAS 由 4 级组成,分别是现场、分站、中央站、管理系统。集散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只有中央站和分站两类接点,中央站完成监视,分站完成控制,分站完全自治,与中央站无关,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第三代:开放式集散系统(20 世纪90 年代产品)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DDC 分站连接传感器、执行器的输人输出模块,应用ON 现场总线,从分内部走向设备现场,形成分布式输入输出现场网络层,从而使系统的配臵更加灵活,由于技术的开放性,也使分站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开放规模。BAS 控制网络就形成了3 层结构,分别是管理层(中央站)、自动化层(DDC 分站)和现场网络层(ON)。 第四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