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教学设计 白柳初中 徐仕双 [教材简析]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属于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第三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第二节的内容。第三章的重点是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也是《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目标之一。在前一节介绍完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后,教材重点选项取了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有关的结构知识,此外还有形成层及筛管等内容。可见,植物通过根吸收水,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运送等内容实质上是为后面第三节的学习作知识的储备,也是学生应重点学习的内容。 根据本节课在第三章中的地位,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根与吸收水分相适应的特点"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关于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的教学,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植物通过根吸水,引起学生探索植物根吸水的具体部位的兴趣。然后,通过观察"根尖的纵剖面图",找出成熟区与其它部位的不同之处--成熟区有很多根毛,进而引导学生计算一株小麦根毛的总长度和总表面积,并与操场等学生熟知事物的比较,从而让学生理解大量的根毛对吸水的意义。 [设计思路]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这节课有两个内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与水分的运输途径。 关于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的教学,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植物通过根吸水,引起学生探索植物根吸水的具体部位的兴趣。然后通过实际观察和估算,确定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 关于水分的运输途径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做好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什么?”。让学生就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设计探究方案,并亲自动手做一下,证实“植物体内确实有专门运输水的结构”。教师再将导管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并以人体的血管比喻引导学生加深理解。筛管的知识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树环割后会长瘤子?”自然的让学生理解植物体内筛管的存在,最后再对导管和筛管的功能进行比较和总结,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联系和理解。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更生动、更直观地展示这一过程;对学生理解植物体茎中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植物细胞吸水的道理及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能力目标: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