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一体化专业教室建设方案 1、建设汽车发动机一体化专业教室的必要性。 1.1是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的需要。 传统汽车发动机教学采用“板书+讲解”的授课方式,“理论教学+集中实习”分别进行的教学模式,且理论教学、技能实训分别安排、考核和管理、出现部门独立、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脱节,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课内容出现你教你的,我练我的,互不配合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另外,中职生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喜欢形象思维。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讲解汽车发动机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听不同懂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尚可,而大多数同学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差。根据学生的现状及课程特点,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消化理解,获取他们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我们所希望的教学目的。汽车发动机一体化专业教室的建立,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创设了基础的条件。 1.2是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建设的需要。 汽车发动机一体化专业教室的建立,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场地和教学设备的条件,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专业教师提出了“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要求,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在能理论课的同时会操作、会示范;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在能讲操作 - - 1 课的同时懂原理、会讲理论;而且无论是专业理论教师还是实习指导教师都要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因此,汽车发动机一体化专业教室的建立,促进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了汽车专业教师向“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转化;促进了教师理实一体化的建设。 1.3是加强实训实习基地仿真化建设,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实训基地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保障,而目前职业学校实训室普遍相对独立设置。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学地点、实习工位的分散,教师、学生转换于各教学点,不仅拖延了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且导致教学脱节,教学组织困难。发动机一体化专业教室将学校发动机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教室、实验室、实习车间一体化配置,综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和同步教学,教师以课堂为阵地,以汽车实物为对象,边讲理论边演示操作,演示操作中穿插理论知识,极大地改善教学情景,增强了教学效果。现代汽车发动机一体化专业教室无疑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直观性、系统性、仿真化实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