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概论》一、填空题 1. 社会分工 是商品互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互换;同步, 商品互换 也增进了社会分工的不停深化。 2.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效果:首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进了每个部门、每个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另首先也加深了不一样部门、不一样行业之间的互相依赖,增进了商品经济的产生。3.要进行商品互换必须具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社会分工与商品互换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几乎同步产生,并具有同样的悠久历史。 4.从总体上看,影响零售商业发展、变化的环境原因重要有:政治法律、宏观经济、消费者需求和竞争状况等等。 5.零售要素组合的多种要素包括:商品、价格、顾客服务、广告与促销、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销售和选址。 6.在零售业态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三次革命性的变革:百货店的产生被称作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连锁店的产生被称作零售业的第二次革命; 超级市场 的出现被称作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7.零售业态优劣的判定原则是: 竞争优势性 、连锁适应性、 运行“两便性” 。 8.就商业而言,一种都市的发展既取决于 批发商业 的发展,又取决于 零售商业 的发展。 9. 理想的店铺位置应当是商业活动频繁、人口密度与客流量、交通便利、靠近集客地以及同类商店的地区。10.商圈可分为关键商圈、次级商圈和 边缘商圈 三个层次。其边缘商圈的顾客大概占 10% 。11. 店铺的外观设计必须遵照两个原则,这就是:让顾客确知店铺的存在和让顾客来店。12.评价商品组合优劣的标志归纳起来重要有:发展性、竞争性和盈利性。13.确定商品构造的基本规定是:适合顾客对商品的选择;适合地区特点和经营条件;保持顾客的基本需要;保证顾客对商品配套的需求;适合 商品销售规模 和经济效益的规定。14.与零售商业相比,批发商业具有交易批量大、交易范围广泛、 交易关系稳定和交易关系等特点,并具有集散商品、调整供求、节省成本、信息传递、流通加工、 流通金融 和物流等功能,在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5.按经营主体不一样,可将批发商业分为独立批发商 、制造批发商、 共同批发商 、批兼零批发商、连锁批发商和商品代理商。 16.与零售商业不一样,批发商业的顾客重要包括 再销售者 、产业顾客、 事业顾客 和政府部门四类。17. 在批发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重要发生了两个转变:一是由 自发形成到自觉建设 的转变,二是由民间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