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围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多种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的总体。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多种天然的和通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原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市和乡村等。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整和控制以及改造和运用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发明新环境提供科学根据。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一样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构成。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原因或人为原因很少的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原因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第二章 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重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另一方面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 0。1—0.5%之间,其他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展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 人为源(指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毒影响的物质。气溶胶体:是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与空气一起结合成的悬浮体,它的粒径在 1 微米如下,可以悬浮在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 :D(粒径)在 100mm 如下,其中多数在 10mm 如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多种粒子的总称。可吸入粒子(IP):不小于 10μm 的颗粒物能被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