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一、(·桂林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枕乡音梦里听包 利 民① 离得越远,越容易听见乡音。由于在更遥远处,家乡的地区被扩大,乡音也成为一地之音。若在国外,也许闻汉语而动乡情。而其实,假如细究到每一种村子,语言都是有着些许差异,生于斯长于斯,感触细微。例如在同省,听到同一城,或者同一镇的声音,都会有着难抑的激动。② 而在我家乡的小村子,语言没有什么特殊的音调变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发音,基本属于一般话,只是有某些词语或者句子是外人难以弄懂其中意思的,这或许是东北话的普遍特征。当将乡音细化到村,那么,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缘故,更是由于同饮一井水的那种情感,才使得他们的话语也亲切入心。③ 当时村里有一种孩子,说话极让我们讨厌,倒不是他说什么难听的话,而是他说话时的嗓音和动作。他的声音很尖细,却又不似女孩声,因此听起来很不舒适,并且每一说话必手舞足蹈,因此大家都远远躲着他。直到长成少年,他说话仍然如此。当搬离那个村子时,我竟是很庆幸可以不再会到他,不再听到他的声音。④ 数年后来,当我在几千里外的异地他乡,回忆起家乡的种种,也从没有那个孩子的影子出现。那个夏天的午后,我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书,他便找了来,虽然十数年不见,已经面目全非,可是他一开口,我便认出了他。声音仍然很尖细,仍然手舞足蹈,可是,这曾经讨厌的一切,此刻,在陌生的土地上,竟差点逼出我的泪水来。⑤ 本来,曾经的一切,在通过距离的遥远和怀念的累积之后,都会变得美好,哪怕是曾经讨厌的声音,也是游子心中的天籁。⑥ 当年的邻家老奶奶,白发苍然,一肚子的传说故事,每天晚上,我们都会汇集到邻家,听她讲故事。她盘坐在炕头上,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便流淌出来,每一天都不重样我们听得上瘾,虽然胆怯那些鬼神之事,却欲罢不能。后来,那个老奶奶去世,也带走了她一肚子的故事。当离开家乡后,总是想起那个黑黑的屋子,想起昏暗的烛光,想起那张满是皱纹的脸,想起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才觉家乡遥远,而飘荡在记忆中的声音,却比家乡更远。⑦ 一种冬天的夜,窗外是无边无际的寒冷,拥被而眠,竟是梦见了当年的情景。梦里,邻家老奶奶清晰的声音,穿过沉沉的梦境,化作醒来时的一枕清泪。有些乡音 , 真的只能 在梦里重闻 。 梦 , 是比家乡更遥远的地方 。 ⑧ 那时,村里有个傻子,每日里站在村口,嘴里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