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 文教学要致力于全体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促进 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个性与健全 的人格,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落实国家 关于义务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德育为先,充分发挥语文课 程独特的育人价值,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上好每一堂 课,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学准备 (一)研读课标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准确把握语文课程内涵及基本性质。要理解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语感、对话等 重要概念,厘清课程设计的思路,明确课程目标与内容安排,了 解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在各学段中的具体要求,落实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中相关的教 学建 议 、评 价建 议 、教材 编 写建 议 、课程资 源 开 发与利 用建 议 等。根据教材 与学情 ,紧 密 联 系 教学实际,处 理好学段目标、单 元 目 标与课时 目标的关系 ,不超标、不降标,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 学业质量标准。 (二)解读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认 真研读小学语文 1~12 册全套教材,全面了解小学语文统编教材 的编写理念、主要内容、结构特点、编者意图及使用中需要注意 的问题。在系统研究教材的前提下,进行教材内容的解读,明确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立足于单元整体深入解析教材。要把握单 元教学内容中知识的序列性和层次性,关注不同课型的特点与教 学要求,注意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板块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提升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同时,充 分发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 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独 特价值。 (三 )了解学情 在日 常 教学活 动 中,要重视 通 过 有目 的、有计 划 的观察或 交 流 等方法 获 得 把握学情 的第 一 手 资 料 。根 据不同学段学生身 心发 展 的特点和认知规律 ,立足所 教学生的语文学习实 际情 况 ,综 合 分析影 响 学生语文学习的各 种 因 素,了解学生既 有的知识经 验 、 学习习惯 与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