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地理必修一 4 、3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在分析河流地貌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击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本节的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它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并且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所以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2 、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三种堆积地貌的形成位置及过程。3 、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4 、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不同堆积地貌的成因及特点。 四、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教学 2 重点和难点: 重点:河谷的演变过程及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 难点:1 、河谷的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分析。 2 、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何让学生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理解掌握本节重点,突破难点呢?特设定本节的学习方法: 1 、多媒体课件辅助:多媒体以形象直观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增强了真实性、趣味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河流地貌的类型及其形态差异。 2 、讨论探究: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利于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 、引导启发: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改善方法、掌握和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情感的目的。 4 、观察对比法:通过对河流不同侵蚀地貌和不同堆积地貌的对比分析,明确被比较地理的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特征,系统掌握地理知识。 六、教学过程: 【导入】河流是地球母亲的血液,河流是哺育一处悠悠灿烂文明的摇篮,河流曾给我们带来一些灾难,但河流更多的是为我们提供了灌溉饮用的水源、发电航运的功能,还有养育人类的土地---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