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道扩散的特点 E A. 逆浓度梯度 B. 消耗化学能 C. 转运小分子物质 D. 转运脂溶性物质 E. 以上都不是 2. 刺激是 C A. 外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的变化 C. 生物体感受的环境变化 D. 引起机体抑制的环境变化 E. 引起机体兴奋的环境变化 3. 兴奋性是机体( )的能力 E A. 作功 B. 运动 C. 适应 D. 疲劳 E. 对刺激产生反应 4. 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 D A. 消耗ATP B. 维持兴奋性 C. 防止细胞肿胀 D. 建立势能贮备 E. 维持细胞内高钾 5.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A A. K 十平衡电位 B. K 十外流+Na 十内流 C. K 十外流+C1-外流 D. Na 十内流+Cl-内流 E. Na 十内流+K 十内流 6. 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方式 A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继发性主动转运 E. 入胞和出胞作用 7. 判断组织兴奋性最常用的指标 A A. 阈强度 B. 阈电位 C. 刺激波宽 D. 刺激频率 E. 强度-时间变化率 8.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的共同特征 B A. 反射活动 B. 动作电位 C. 神经传导 D. 肌肉收缩 E. 腺体分泌 9. 神经细胞锋电位上升支的离子机制 A A. Na十内流 B. Na十外流 C. K 十 内流 D. K 十 外流 E. Ca2 十内流 10. 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浓度差的机制 B A. ATP 作用 B. Na泵活动 C. K 十易化扩散 D. Na十易化扩散 E. Na十、K 十通道开放 11. 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变的原因 E A. 全或无定律 B. 离子通道不同 C. 局部电流不同 D. 局部电位不同 E. 各条纤维兴奋性不同 12. 细胞动作电位的正确叙述 E A. 动作电位传导幅度可变 B. 动作电位是兴奋性的标志 C. 阈下刺激引起低幅动作电位 D. 动作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变化 E.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方式传导 13. 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大频率取决于 D A. 兴奋性 B. 刺激频率 C. 刺激强度 D. 不应期长短 E. 锋电位幅度 14. 关于局部兴奋的错误叙述 E A. 无不应期 B. 衰减性扩布 C. 属于低幅去极化 D. 由阈下刺激引起 E. 开放的Na 通道性质不同 15. 阈下刺激时膜电位可出现 B A. 极化 B. 去极化 C. 复极 D. 超极化 E. 超射 16. 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 D A. K+ 内流 B. Cl- 内流 C. Na+ 内流 D. K+ 外流 E. Ca2+ 内流 17. 神经纤维兴奋的标志 C A. 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