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电影《盲井》引发的思考 人是一种带有很大的私心的动物,自私的天性总是驱动着人们去最大限度地追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的最高利益,正是由于利益的驱动和观念的极大差异所以才有了社会中那么多不法的行为。 《盲井》这部电影的叙事线索就是人对金钱的贪婪的追求。生活在矿区并匿迹于矿区的两个闲人(无业游民),利用帮人找工作,将他们的每一位谋害目标的身份变成自己的亲属,然后制造“意外”煤矿事故从中敲诈勒索,但是在一次面对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的时候,其中一位的心态发生了转变,结果两人双双丧命于自己熟悉的“意外”事故中。 一、 对《盲井》中电影艺术手法的评析 这是一部用纪实风格拍摄的故事影片,“故事影片”是以讲述一个故事为主干内容的影片,因此它必然与文学和戏剧密切相关。从故事的内容上看,它是一部剧情片;从美学样式上看,它是一部悲剧片;从剧本来源看,它是一部改编片。 - 2 - 在剧本的构成上,它采用了顺叙式的叙事结构,完全按照事态的发展来组合剧情,故事的开头便直接从煤井事故的制造入手,进而引出新的谋害目标,并一步一步地实施他们的害人方案;单线贯穿型情节结构,骗取打工者的信任并将其带到预设的作案现场实施预定计划就是整个故事的情节线索;善恶明辨式的人物结构,丧尽天良的无业游民,奸猾的矿主,纯朴善良的打工少年,善良的矿区女工,堕落世俗的卖淫女子,人物形象的刻画极为鲜明;纪实式美学结构,以再现的手法进行影片的制作,是《盲井》的一大特色,故事似乎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再现。 《盲井》的导演李杨是一位旅德华人,按照中国电影的发展史来看,李杨是中国的“第六代”导演,“第六代”或许是一处被自身和制片人、理论家争相命名、阐释却又难以定位的话语场。“第六代” 创作活动和对它的阐释努力表现了90 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发展的诸多经济和政治特征。同时,对它的命名与指认本身,即是热闹而繁复的文化现实的一种,这种命名和阐释与他们的创作活动有很近似的重要性。对80 年代的思想和艺术氛围,有学者简略地将之归纳为:思想上的人道主义、艺术营养的现代主义、在压制和清除中初步成长的商业文化。在第六代的许多的创作中,对于题材的选择,对于现实的关注,“第六代”已从“摇滚青年” - 3 - 等带自传性的人物身上,扩展到对更边缘和弱势人群的注意以及更为对被遮蔽的社会现实触及。就象《盲井》这部电影,这虽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它反映出来的却是真实的人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