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阻点焊的主要工艺参数有——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电极压力、电极端面尺寸 2 、 常用的电阻焊焊点强度破坏性检验方法有——撕破检验、断口检验、金相检验、力学性能试验; 3 、 常用的电阻焊焊点强度非破坏性检验方法有——目视检验、密封性检验、射线检验、超声波检验、(磁粉、涡流); 4 、 电阻焊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点焊、缝焊、凸焊、对焊。 5 、 点焊又可分为单点焊和多点焊 6 、 常用的焊接工艺参数设定有软规范、硬规范; 当采用大焊接电流,小焊接时间参数时称为硬规范; 当采用小焊接电流,长焊接时间参数时称为软规范; 软规范的特点是。小焊接电流、大焊接时间,可使得加热平稳,焊接质量对规范参数波动的敏感性低,焊点强度稳定;温度场分布平缓、塑性区宽,在压力作用下易变形,可减少熔核内喷溅、缩孔和裂纹倾向;对有淬硬倾向的材料,软规范可减小接头冷裂纹倾向;所有设备装机容量小,控制精度不高,因而较便宜,但是软规范易造成焊点压痕深,接头变形大,表面质量差,电极磨损快、生产效率低、能量损耗较大。 硬规范的特点与软规范基本相左。 在一般情况下,硬规范适用于铝合金、A 不锈钢、低碳钢及不等厚度的板材焊接,而软规范较适于低合金钢、可淬硬钢、耐热合金及钛合金等。 7 、 熔核偏移: 当进行不等厚度或不同材料点焊时,熔核将不对称与其交界面,而是向厚板或带热。导电性差的一遍偏移,偏移结果将使薄件或导电、导热性好的工件焊透率减小,焊点强度降低。熔核偏移是由两工件产热和散热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厚度不等时,厚件一边电阻大,交接面离电极远,故产热多而散热少,致使熔核偏向厚件。材料不同时,导电。导热性差的材料产热易而散热难,故熔核也偏向这种材料。 避免熔核偏移的常用方法:采用强条件;采用不同接触表面直径的电极,薄件一侧直径小;采用不同的电极材料;采用工艺垫片。 8 、 点焊和凸焊的焊接循环由四个基本阶段组成:预压、焊接、维持、休止; 1)预压时间— — 由电极开始下降到焊接电流开始接通的时间,这一时间是为了确保在通电之前电极压紧工件,使工件间有适当的压力。 2)焊接时间— — 焊接电流通过工件并产生溶核时间。 3)维持时间— — 焊接电流切断后,电极压力继续保持的时间。在此时间内,熔核凝固并冷却至具有足够强度。 4)休止时间— — 由电极开始提起到电极再次开始下降,准备在下一个待焊点压紧工件的时间。休止时间只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