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战略力量”一词原用于国家安全和军事领域,指的是关乎国家安危和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力量。相应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指的是能够决定大国科技竞争乃至战略博弈全局走向的优势科技力量。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之下,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强化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实现国家使命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是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围绕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织机制,我国加强顶层设计并分类推动落实,各类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定位布局持续优化。国家实验室方面,我国着力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以及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与重大科技攻关相适应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国家科研机构方面,我国科研院所管理改革试点深入推进,现代院所制度加快建立。在《2024 年度自然指数政府研究机构 100 强》榜单中,我国有 12 家政府研究机构上榜,较 2020 年增加 5 家。研究型大学方面,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变革加快推进,有组织科研能力持续提升。《2024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显示,我国有 14 所院校跻身世界百强,较 2020 年增加 8 所。科技领军企业方面,我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夯实,“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有力发挥。根据《2023 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我国有 679 家企业进入全球研发投入前 2500 名,较 2020 年增加 55 家。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面对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我国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仍存在不足,攻坚克难的体系化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原因在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不同类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机构属性、发展目标、科研模式、评价导向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导致长期以来协同创新动力不足、障碍较多,往往陷入各自为战的状态。其中,国家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以开展学科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目标导向有所不足。科技领军企业则聚焦产品研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长期偏低,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攻坚克难的体系化能力,要聚焦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持续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一是完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