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指南主办:校 团 委承接:电力系团总支法政系团总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如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 1989 年首届竞赛举行以来,“挑战杯”竞赛一直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增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现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竞赛官方网站为 www.tiaozhanbei.net。“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种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逢单年举行);另一种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逢双年举行)。一、参赛对象:申报项目作者必须是全国决赛当年 7 月 1 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硕士和博士硕士(均不含在职硕士)。二、作品类别及阐明:作品类别:申报参赛的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处理社会生产生活中的详细问题。申报类别分为如下三类:(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参赛对象限本科生,作品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境保护等)。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汇报和学术论文。作品所属领域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 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分类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A—E 类。三、作品规定:(一)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全国决赛当年7 月 1 日前两年内完毕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二)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刊登的有关作品上的签名均应为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