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阐明】 本试卷共 86 分,考试时间 45 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 1~4 题。(22 分)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年学问的基础。1981 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毕生中最难忘、最快乐的四年。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不也许成为世外桃源。不过园子内的生活一直是生气勃勃的,充斥了活力的。民主的气氛,科学的老式,一直占着主导的地位。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同样,目前因此有一点点知识,莫非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离开清华后来,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不过在每一种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即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不也许的。”1935 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1946 年回国,又承清华专家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那么,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 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刊登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由于,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已经有一千数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在近代史上,历次对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虽然名义上是倡导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绕了这样一种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季羡林说:“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老式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身上的长处不多,唯爱国不敢后人。以我这样一种怀有深沉的爱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老式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毕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尚有什么呢?还能何所求呢?”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种难题,就是怎样把握传主的风格。你可以强调他的渊博,他的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