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着重考察矛盾分析法) 1.下列体现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的成语和俗语有 ①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②张冠李戴,良莠不分 ③因地制宜 ④唇亡齿寒 ⑤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A.①②③ B.④⑤ C.③⑤ D.①②④ 2.下列认识中,对两点论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矛盾双方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统一的一面,即均衡地看问题 ②在认识许多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④坚持两点论,就要反对一点论 ⑤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离开重点看两点,是均衡论 ⑥坚持两点论,就是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就是全面地看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这些说法表明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 C.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在工作中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B.要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关系 C.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必然会得到解决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5.对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这种做法: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④坚持了抓主要矛盾和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史记》卷八七载:秦宗室大臣皆方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请一切逐客”的建议 A.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符合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D.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7.从哲学上讲“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 B.是否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是否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是否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朝龚自珍这句名言经常被人们用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