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中学2011—2012 学年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 编号 NO.01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1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导学案 编写人 罗春龙 审核人 马昌秀 审批人 许志旭 【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 1、课前 25分钟根据课前预习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 2、课堂上学习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3、检测题限时 5分钟内完成;附加题 A层做,带※C层可不做。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课前预习案】 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利用课前 25分钟时间,自主复习,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②记住最基本的知识。)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1 . 世 界 是 普 遍联 系 和 永 恒 发展 的 , 联 系的 根 本 内 容是 ,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________。 3.矛盾就是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 ,矛盾的统一属性是 ,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 的两种基本属性。 4.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 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 、 的属性。 5.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 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 的始终,每一事物从 到 、 都存在着 的矛盾运动,即 。 6.承认 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7.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 各有其 。 8 . 矛 盾 的 普 遍 性 和 特 殊 性 的 关 系 , 也 就 是 矛 盾 的 和 、 和 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 殊性 辩证 关系 原理 ,是 关于 事物 矛盾 问题的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纳溪中学2011—2012 学年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 编号 N O .01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2 合的 ,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认识。 二、体系建构 我的疑问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 1、他为什么不敢剪? 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探究二: 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B.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失败乃成功之母 C.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