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如何处置》一、什么是针刺伤。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穿刺针甚至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针刺伤是临床医护工作者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传染 hbv、hcv 和 hiv 等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您是否清楚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有效地避免针刺伤害,加强主动防护。当不慎发生针刺伤后又该如何正确处理。二、如何有效预防针刺伤。临床工作中针刺伤的发生多是因为医护人员防范意识薄弱,操作行为不规范或是处于抢救应急状态等。因此,加强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主动防护是最重要的标准工作:1.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并做到分期、分批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提高自我防范,是预防医务人员针刺伤的首要措施。2. 规范医疗操作行为。不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勿将用过的锐器直接传递给他人;手持针头、刀片等锐器时,不得将锐器面朝他人。3. 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处理:使用后的注射器、输液器应分离针头,将锐器投入锐器盒内,锐器盒收集至 3/4 即停止使用以减少刺伤的机会;4.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必须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和粘膜,一副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可以显著减少接触的血量;5. 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三、发生针刺伤后该如何处理a.伤口处理1. 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2. 肥皂水或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3. 安尔碘、75%酒精消毒伤口;4•使用防水敷贴包扎伤口。b.上报职业暴露1. 在处理伤口后,查阅患者是否有传染性疾病;2. 必须在 24 小时以内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报告卡;3. 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登记备案和随访;4.24 小时内进行 hcv、hbv 和 hiv 抗体检测。c.监测用药和随访。可疑 hcv 感染有报道显示被空心带血的针头刺伤后感染丙肝的可能性约为 1.8%-10%。1•刺伤后尽快做 hcv 抗体和 alt 检测;2•如果检测 hcv 抗体阴性,需进行血清学追踪,于刺伤后的第3、6 个月检查 hcv 抗体和 alt 水平;3•刺伤后 1-3 周,在外周血即可检测到 hcvrna,因此在刺伤后 4-6周时检测 hcvrna 可以尽早确诊 hcv 感染;精品文章。可疑 hiv 感染精品文章精品文章3、改善医院工作环境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减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