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部 分 : 古 诗 鉴 赏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2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是怎样紧密结合的。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认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 )这是杜甫晚睥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 )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 曲牌名。 (1 )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2 )《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②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总是”二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有人说“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是“神来之笔”,你是否也这样认为?请谈谈你的理由。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浑( 皆,全)①作者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②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