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故事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 夸大了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作用下扩大到四周,相成一种光环作用。 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的看法,而看不准对方 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光环效应也称为“以点概面效应”。 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 ,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 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 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 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害人 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即人的“设防心理”。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 "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 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 "不要听!不要听!"相反 ,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 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 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 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重点分析一下恋爱中的晕轮心理。有这么一个例子,某女被某电视台副台长的外貌 迷住。她观察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满智慧、果断的魅力,于是苦苦向他示爱。后来她才发现 此人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四处嫖娼。此时这位女子才猛然醒悟。当初她把他的一切都看 的十分完美,便是他的外貌起到了晕轮效应。 当自己某一两方面的条件(如长相、职业、家庭、经济收入、社会关系、住房情况 等)比较好的时候,会自恃择偶条件优越,对未来的配偶进行过分的挑剔。 当自己被多个异性同时追求,尤其是异性的热烈颂扬面前,有可能飘飘然起来,从 而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 当自己对某一异性产生同情或感激之情时,对自己内在感情的审度也会走样。 晕轮心理也可能表现在对恋人的评价上,它的表现同自我评价大致相仿。 克服恋爱中的晕轮效应,不妨归纳为“三见”: 一是要有“主见”。当然是正确的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