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权益保护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民营企业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表现;造成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和保障的原因;保护民营企业权益的法律措施,对民营企业权益保护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民营企业身份的歧视性待遇、市场准入权利的不平等待遇、民营企业的财产权利得不到保障、立法方面的原因、民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司法、执法方面的原因、宪法保护、增强监督,严格执法、要制定由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结构合理有序、既有一定分工又互相协调统一的民营企业法律体系、当国家的法律中出现了明显的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规定时我们应通过宪法比较认定这一法律规范无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骗税、骗汇、走私等违法活动,查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行业和公用企业妨害公平竞争的行为,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二是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切实转变行政职能,减少行政性审批,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制定市场规则、监督市场运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三是要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工商、税务、公安、法院等部门应建立失信约束机制,任何企业和个人的违法违纪行为,都应记录在案,形成“黑名单”,相关信息要在网上公布,使社会公众能及时查询,具体材料请详见:摘要:民营企业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表现有:1.民营企业身份的歧视性国民待遇;2.民营企业的财产权利得不到保障;3.市场准入权利的不平等待遇。其原因主要有:立法、司法、执法方面的原因;民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等。目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宪法保护;二是增强司法保护制度,完善司法程序,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健全法律体系;三是增强监督,严格执法;四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关键词:法律保护;民营企业;企业权益一、民营企业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表现(一)民营企业身份的歧视性待遇民营企业面对的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平等待遇主要表现在:1.观念上的不平等。主要指人们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对民营企业的各种偏见,认为民营企业很难与社会主义制度完全相容,民营企业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基础,只能是一种“边缘性经济”。2.银行贷款方面的不平等。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身积累和借贷甚至有很多来自地下钱庄。目前,民营资本 70%是自筹,从国有银行获取的贷款不足 30%。据中国人民银行在 2001 年下半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