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成果转化 2021 年度报告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的“脉动”尤为强劲。放眼“深蓝”,“海牛口号”钻机钻出 231 米的新纪录;遥望星空,海洋一号 D卫星和海洋二号 C 卫星“闪耀”星河;挺进山川河流,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里,浪花飞溅、电流穿梭,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发电……这一年,我们也在与病毒的抗争中,为生命挣得尊严,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与罗米司韦单抗的获批,为患者赢得长达10 天的黄金救治期……征途漫漫,唯有奋斗!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创新是不竭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时代使命。1“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业运行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上万名建设者常年奋战,5300 多家设备制造企业大力协同,自 2015 年 5 月开工以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便开始了“加速跑”,并终于在 5 年多后交出成绩单。1 月 30 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 5 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2021 年 1 月 30 日拍摄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 5 号机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说,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o由科技自立自强“打底”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可以为“华龙一号”这一地位做注脚:设计寿命为 60 年,反应堆采用 177 堆芯设计,堆芯设计换料周期 18 个月,创新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华龙一号”首堆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所有设备国产化率达 88%,完全具备批量化建设能力。“‘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商运,对优化中国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余剑锋所言非虚,据悉,“华龙一号”每台机组每年可发电近 100 亿千瓦时,能满足中等发达国家 100 万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年度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 312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816 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 7000 多万棵。2“海牛□号”下钻 231 米刷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