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案设计佟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②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学会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② 培养学生制作模型的能力。③自主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学习和成功的喜悦。② 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二、教学重点受精作用的过程三、教学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四、教具准备减数分裂模型五、课时安排1 个课时六、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模型建构法七、教学过程:引入:为什么你与你的兄弟姐妹长得不一样呀?分组合作1 指出你们组的一对同源染色体;2 模拟减数分裂中某一时期的主要行为的变化;3 模拟成熟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成。问题 1: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能出现多少种含有不同染色体组成的精子?(不考虑交叉互换)(1) 若针对于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只能经历一次减数分裂,因此,其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一旦确定之后,不能再更改,该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含有不同染色体组成的精子为两种。(2) 若对于某个生物个体而言,由于精巢中含有许多初级精母细胞,不同的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发生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 2n种。(一)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1)一个含 n 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2 种;(2)一个含 n 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卵细胞类型有 1 种;(3)体细胞含有 n 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 2n种。2 .四分体时期有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这对生物的遗传有何重要意义?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生殖细胞,增加了生物的变异,增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二) 受精作用自学找出以下内容,同学展示成果1. 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膜外面出现了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二者的染色体会合。3.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