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分析入门 基本分析是指证券投资者根据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及投资学等基本原理,对决定证券价值与价格的基本要素,如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政策走势、行业发展状况、产品市场状况、公司销售和财务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估证券的投资价值,判断证券的合理价位,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 基本分析的优点主要是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证券价格的基本走势,应用起来也相对简单。缺点则在于预测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对短线投资者的指导作用比较弱;同时,预测的精确度相对较低。 一、 宏观经济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在做宏观经济分析之前,我们应当明确的是,只有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素的变化,才能抓住证券投资的市场时机。同时,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与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结构变动息息相关。因此,证券投资者必须认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掌握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以准确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运动趋势和各个证券品种的投资价值变动方向。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总量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 总量分析法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 结构分析法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 (二)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 1、 GDP与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经济增长率并非越高越好。例如,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经济发展总水平的提高就显得比较困难;对经济尚处较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其经济发展速度反而有可能达到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这时反而需要警惕宏观经济的过热态势。 2、 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和手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 在评价货币供应量指标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货币供应量被划分为一些不同的层次。从我国现行的统计制度看,M0指流通中现金,M1指狭义货币供应量,M2指广义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