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监测培训材料 惠民县辛店镇卫生院 肿瘤监测 肿瘤监测是以社区医疗服务网和肿瘤防治网为依托,对所在区域主要肿瘤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以及 影响因素作长期连续动态地观察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提供给有关(或社区)卫生部门,为肿瘤防治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监测的目的 根据肿瘤监测的定义,监测的目的是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卫生决策、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信息, 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估计区域(或者社区)人群中肿瘤的发生频率以及肿瘤发病的人、时、地分布,动态监测肿瘤的变化趋势。 2.根据肿瘤发病率和现患率的变化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3.发现肿瘤的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4.预测肿瘤的流行趋势,验证预测结果。 5.为制定肿瘤控制策略确定优先突破点。 二、监测的内容 (一)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监测 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监测是肿瘤监测工作的最重要的核心。肿瘤的发生和死亡是人群暴露于各种致癌危险因素和预防干预措施的应答指标。是对人群中肿瘤的发病和死亡频率进行长期连续的观察,了解肿瘤在人群、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为发现肿瘤相关危险因素提供线索。常用的指标: 1.发病率 肿瘤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口中肿瘤新发病数,通常以每个年度10万人口中的发病数表示。 肿瘤发病率=肿瘤新发病数/同期人口数×100000( 1/10万) 我国目前尚缺乏有代表性的全国肿瘤发病资料,国际上一些国家也有类似情况。 2.患病率 肿瘤患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口中肿瘤现患病例数(含新发病例),通常以每年度10万人口中的观察病例数表示。 肿瘤现患率=肿瘤现患病例数/同期人口数×100000( 1/10万) 3.死亡率 肿瘤死亡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口中肿瘤死亡数,通常以每个年度10万人口中死亡数表示。 肿瘤死亡率=肿瘤死亡数/同期人口数×100000(1/10万) 肿瘤发病和死亡监测工作主要是建立和健全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报告制度,由于肿瘤死亡率受诊断 治疗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不如肿瘤发病率准确、敏感。死亡资料与实际发病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不能及时反映肿瘤流行现状。因此,肿瘤发病登记是肿瘤监测的最好资料来源,其价值远远优于死亡资料。所以,有条件地区和单位应做好肿瘤的发病登记工作。 (二)肿瘤病因学监测 肿瘤的一级预防就是对可能导致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干预,肿瘤病因学监测是开展肿瘤 一级预防的基础。肿瘤的发生是复杂的,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将其分为外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