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临十大压力。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常常看到类似现象。教师因为某种原因情绪低落,低落的情绪会不自觉地带入教学活动,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情造成消极影响。尽可能地避免“踢猫”现象,将积极的情绪带给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尤其是面对课业繁重、竞争压力大、社会期望高等现状,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迫切而必要。教师心理障碍高发【关注】广州市天河区教委举行的一次针对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的讲座中,心理咨询师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经了解,教师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不安感、精神紧张、无法正常入睡等。近年来,许多调查都显示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教师,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压力,制约着教师的成长,影响了教师的身体健康,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2009 年,首都医科大学以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农学院等 16 所市属本科院校 40 岁以下专任教师为硏究对象,发放问卷 1000 份,进行心理状况的调查。调查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73.8%“的青年教师反映 虽然能够应对”日常工作,但感到精力欠缺、疲惫 ;有7.2%“”“的人感到 压力非常大,已经影响到身心健康 ;感觉 精力充沛,很”少感到疲惫 的仅占10.8%。而且,已经有近10%的被访者表示,仅靠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已难以调适,希望能“”够得到 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尽管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不尽相同,但表症却很相似:一是怨职情绪。即不热爱本职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二是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症状。如抑郁、焦虑,以及各种伴随着心理行为问题而出现的躯体化症状,如失眠、头痛、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呼吸不畅、心动过速等。三是缺乏爱心和耐心。因成绩不好就埋怨学生不好好学习,体罚、打骂学生或者进行口头羞辱,夸大学生的问题,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言语攻击(软暴力)四是职业倦怠,主要特点是对教育和教学工作退缩、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易怒、焦虑、悲伤和自信心降低。表现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