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读后感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读后感一她的思索、我的思考吴璐帆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早在去年杨绛先生诞辰 100 周年之际,朋友圈就刮起了一股追忆杨绛先生、思考人生意义的鸡汤分享,我将这些碎片拾起,粗糙拼凑出一个泰然自若、知足常乐、贤惠温柔的女性形象。但是前儿天,我终于有幸通读了桑妮为杨绛先生写的传记,书皮是沉静的浅粉色,一个身材瘦弱而表情恬淡的女子伏案沉思,案上是陪伴了她一生的纸笔。全书以旁观者的角度,以时间为轴诉说了杨绛先生的一生,包括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对于文学的钟爱、与锤书的的相识相爱相依、在社会动乱之际作出的一次次深明大义的抉择、对于小女儿的爱和培养,并在丈夫和女儿相继离去后重新着手翻译和写作,将这传奇一生凝成文字,供世人细细品读。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得益于良好的家庭背景庇护,她得以从小耳濡目染吟诗习文,从而培养了她骨子里的坚韧与温柔。以她的才华,本可以驰骋于文坛及教育事业,但是她更乐意躲在镭书背后,照顾他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在丈夫女儿相继离世后,她将悲痛藏于人后,重新让自己的生活忙碌起来。她是什么样的人呢?温情、才情、智慧、从容、传统而现代,世故而不圆滑,等等。她身上的品质,对当今这个一味追求效率的浮躁的时代,无疑是一记痛击。因为处在这么个想要的太多却拥有的太少、浮夸而贪图享受、物质和精神世界都极度匮乏的年纪,我时常迷茫,我时常闲着就开始思考人生然后把自己思考进了死胡同。通篇读完杨绛,我并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心态变得从容淡泊,而依旧吵吵闹闹、上蹿下跳。我也知道这样的气质和品性,不是读两句百年感悟深受其启发然后就能养成,它们得益于阅历和岁月沉淀,可是我获得感悟其实生命的每一个猗角昔晁都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我们每个人把控自己的人生,我们也想随心所欲不劳而获,但是只有自我设限才能自我超越,只有高度自律才能精神自由。我们重新审阅每一位大师的一生,绝不风平浪静也绝不波涛汹涌,他们无非只是在其屮寻找到了平衡点,在所有的断舍离中获得锻炼和修养,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杨绛先生百年之际,站在人生边上,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她说“据说,一个人在急难中,或困顿苦恼的时候,上帝会去敲他的门——敲他的心扉。他如果开门接纳,上帝就在他心上了,也就是这个人有了信仰。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