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层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历程概述 “打造基层战斗堡垒”:共产党支部建设历程概述 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是其重要原因; 支部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在共产党的进展壮大中发挥了“战斗堡垒”的关键作用。本文以共产党支部建设历程为讨论内容,概述共产党支部建设的近百年历史,希望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为当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添砖加瓦。 一、历史起点:党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党的支部建设 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由于共产党紧紧抓住建立党的支部这个重要环节,推动党的力量迅速壮大,从一个只有 50 多名党员的小团体进展成为全国范围的、拥有万余人的政党。尽管当时的共产党还不成熟,尚处在早期的探究中,但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 (一)创建时期党支部建设的现实状况与面临问题。创建初期,由于对进展自身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还缺乏充分认识,共产党的组织工作严重滞后,党的队伍进展相对缓慢。1921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由于全党只有 50 多名党员,人数很少,党纲并没有规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1922 年 7 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首部《共产党章程》,规定“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组”是当时党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最初形态。[2]1923 年 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把党的基层组织由原来的组改为小组,人数由原来的 3 人至 5 人,改为 5 人至 10 人。[3]由此可见,从中共一大至中共三大期间,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如何设置,共产党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仍处于不断探究阶段。中共三大后,共产党决定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工人阶级和民主力量的联合战线,但在实际工作中过于注重帮助国民党进展组织,而忽略了自身的组织进展。从 1923 年 6 月至 1924年 6 月一年时间里,全国党员仅增长 200 余人。上海、武漢、广州三个区委由于党员人数少、党组织分布地域有限,被中共中央改为“地方委员会”。[4]随着国民党右派反对、阻挠两党合作的浪潮不断高涨,共产党不得不重新思考和推断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开始重视党的基层组织的进展问题。 (二)加强党的支部建设的主要措施。一是中共四大确定支部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