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以内数的顺序”教学设计与说明2. 使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探究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等活动,培育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3.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验合作沟通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照教科书中百数表里格子的大小,每人准备一个“田”字框、一个“十”字框和一个“10 10”的方格图。 教学过程 一、 完成“百数表”,明确数的顺序 1. 出示教科书第 35 页例题中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表中已经填出的数分别读一读。 2. 启发:这张表中一共可以填多少个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几?最大的一个数呢?假如要求按顺序填数,你能把这张表填写完整吗?试一试。 3. 学生各自填表,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填表的情况。 学生完成后,指出:同学们刚刚完成的这张表,我们通常称它为“百数表”。 4. 根据填表的过程,回答问题。 (1) 23 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19 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91 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 (2) 比 10 小 1 的数是几?比 10 大 1 的数呢?比 69 大 1 的数是多少?比 100 小 1 的数是多少? (3) 89 比哪个数大 1,又比哪个数小 1?40 比哪个数小 1,又比哪个数大 1? 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 28、29 和 33 分别改成 48、49、53,让学生再填一填。 (2) 出示教科书第 36 页第 2 题的第二张表。 98 97 93 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 98、97 和 93 分别改成 78、77 和 73,让学生再填一填。 【说明:数的顺序和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一样,都属于认数的基本内容。尽管学生在前面学习数的读写以及组成时,已经通过数数等具体的活动,初步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但是通过完整的、按顺序填表的操作,能使学生已有的初步认识更加清楚、更加系统,同时也能为学生接下来自主探究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提供必要的支持。上述教学环节以学生填写“百数表”的活动为基础,围绕学生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的难点组织讨论和练习,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明确认识、加深理解,并初步感知“百数表”中所蕴含的规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行数的个位上分别是 1、2、3……0;每一行数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相同,最后一个数的十位上比前九个数多 1;每一行数中,后一个数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