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走进”而非“走近”

“走进”而非“走近”_第1页
1/3
“走进”而非“走近”_第2页
2/3
“走进”而非“走近”_第3页
3/3
“走进”而非“走近” ——读王君《青春课堂》有感《青春课堂——王君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第二部分第五节的内容是:文言文教学——走进古圣先贤。“走进”这个词让我很是触动,只因“走进”,而非“走近。” 《爱莲说》的教学实录中,老师引导学生抓住“独”、“隐逸者”、“予独爱”等关键词句,采纳变换身份的代入法:让周敦颐们用自己中的话夸一夸自己,并以周敦颐的身份与陶渊明比一比两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陶渊明选择的是远离,他到红尘边上去寻找一片净土,而周敦颐选择的是生长,哪怕是淤泥之中,也要成为高洁独立的荷花。这篇口碑载道的《爱莲说》,我也曾与学生多次一起学习过、深读过、不胜其烦地研讨过,更多的时候自己扮演的就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告诉孩子们他就是周敦颐,他就是《爱莲说》的作者,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他就是在官场中坚守自我的人。而我更像一位导游领着一个偌大的旅游团到了湖南道县,只是参观拜谒一下周敦颐先生而已,只是“走近”,却无“走进”。课堂中,我也知道将问题转化为活动,也时刻牢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明白要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可总在匆匆的课堂中忽视了文本最核心的内容:通过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 《陋室铭》的教学实录中,老师让学生来推断刘禹锡是陶渊明式的,还是周敦颐式的,并紧扣诗文的关键字词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个主问题的引领,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文中的重点字词,更重要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透过文字,透过陋室与南阳诸葛庐、与西蜀子云亭的类比,透过结尾句孔子名言的引用,让学生看到了刘禹锡并不安于寂寞,开头的“名”和“灵”就流露了刘禹锡想要有所作为的想法。生生之间的辩论式对话,老师对学生发言的点评式对话,师生与文本咬文嚼字式的对话,再加上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及作品的恰当引用,让学生认识了“走在时代的风潮浪尖上绝不沉沦绝不躲避的文人们”,“探寻了古代一类知识分子的人格追求”,知人论世,探究深化,就这样让学生正真地“走进”刘禹锡式的文人墨客。这也正印证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句话:“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实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咬文嚼字”。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张岱、从文中的词句看“痴行”、从文中的词句看“痴景”。“强饮三大白而别”一个“强”,一个 “别”,可见张岱与金陵人“道不同不相为谋”;“问其姓氏,乃金陵人”,答非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走进”而非“走近”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