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读书心得 600 字五篇 读《友爱的安德烈》,每一封信,都有一个明确、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或者主题,它带给读者的思考是深远的。关于《友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友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友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600(1) 几许,无论在什么时代,写信可以变成一件稀缺的事,但它永久都不能是一件不再重要的事。 《看天下》 由于工作关系,龙应台在儿子安德烈十四岁时离开欧洲到台北,等龙应台再次回到儿子身边时他已十八岁,四年没有在一起的生活使他们之间有了一堵无形的墙,她发觉儿子爱她却并不宠爱她。所以,她确定彼此写信来了解对方。 《友爱的安德烈》就是龙应台与安德烈写给彼此的三十五封信所编成的书,信里包括了讲解并描述时代差距,近期生活,新闻观点 对于《友爱的安德烈》中的三十五封信,我是如此震惊。在这科技急速进展的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沟通的工具,还有多少人用信来沟通?别说三十五封信,或许一封信也不情愿写吧。到底是为什么让他们能够写出三十五封信呢?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这对一般人来说或许是难以跨越的鸿沟,在经受几次无果后就放弃了。但龙应台和安德烈却通过写信的方式,跨越了鸿沟,进入对方的生活、世界与心灵。龙应台说“我没想到出书,也没想到有没有读者,我只有一个念头,透过这个方式,我或答应以进入一个十八岁的人的世界”。最终,她成功了,她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在没有看这本书以前,我觉得看别人的信枯燥无味,家书更是会让我烦燥不堪,但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发觉这些信是一对母子心灵相贴的过程,如此奇特而富有真情,让我能透过这个方式,找到与父母了解沟通的方法,能让很多读者寻求心灵深处的慰籍。它们让我第一次觉得,信,拥有强大的力气。 古时,信承载着或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或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或是对战前战士们的鼓舞正因如此,才有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爱情是友情的精华,书信是爱情的妙药”等名句,极言书信的贵重。 而今,游子由于有了电话,不再热切地期望书信的到来,传达信息不过几秒钟的事;恋人由于有了火车,不再担忧长时间没见面导致感情冷却而分手,相见不过一张车票的事;人们由于有了科技,不再那么重视书信,或许写信也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