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寄生虫复习重点(一)总论1、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宿主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2、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学现象包括共栖、互利共生、寄生。3、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繁殖力及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5、宿主类别:①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②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③保虫宿主: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④转续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直接型、间接型。7、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⑴机械性损伤:①直接损伤组织;②堵塞腔道;③压迫组织;④破坏寄生的性别⑵化学毒物作用和免疫病理损害⑶夺取营养8、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lzingimmunity):即寄生虫感染后仅能诱导部分的保护性免疫,但不能消除体内全部寄生虫;当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原虫后,适应性免疫也就逐渐随之消失,又称带虫免疫(premunition)。9、为什么寄生虫能够生存在具有免疫力的机体内而不被清除?免疫逃避(immuneevasion):有些寄生虫在免疫的宿主体内生存、发育和繁殖,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攻击。⑴抗原变异⑵分子模拟⑶免疫抑制⑷寄生部位的隔离10、感染期(infectIve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感染人体的阶段称为感染期11、世界范围内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中国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12、机会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卡氏肺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13、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borneparasiticdiseases):指由于吃了寄生虫感染阶段的食物而感染的一类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布氏姜片吸虫病、弓形虫病、广州管线虫病、包虫病14、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2⑴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被寄生虫污染的环境。⑵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寄生虫离开传染源后,经由传播途径侵入新的易感宿主的全过程。侵入人体的途径:经口途径、经皮肤感染、经媒介昆虫感染、经胎盘感染、自身感染、其他⑶易感人群15、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czoonoses):可在人和动物间传播的寄生虫16、寄生虫病防治基本措施:①消灭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者(二)医学原虫学一、叶足纲溶组织内阿米巴结合其生活史说其致病与诊断:二、鞭毛虫纲1、蓝氏贾第鞭毛虫致病机制:吸附于小肠粘膜表面的大量滋养体机械阻隔作用影响吸收功能2、阴道毛滴虫致病机制与传播方式:虫体消耗阴道内的糖原,阻碍了乳酸杆菌酵解作用,使乳酸生成减少,阴道内pH转为中性甚至碱性,从而破坏了“阴道自净作用”。途径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直接传播通过性交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间接传播途径通过公共浴池、游泳池、浴具等三、孢子虫纲1、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过程:⑴红细胞外期:①子孢子雌性按蚊叮咬人;②子孢子进入人体;③肝细胞内裂体增殖,形成裂殖体;④肝细胞胀破,释放裂殖子;⑵红细胞内期:⑤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⑥在红细胞内裂体增殖,胀破红细胞,释放裂殖子;⑶配子形成期:⑦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裂体增殖,而发育分化成雌、雄配子体,2、疟疾发作机理和表现:3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胀破红细胞——释放裂殖子、疟原虫产物(疟疾毒素,虐色素除外)红细胞碎片——激活巨噬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作表现)周期性寒战(发冷)、发热(高热)、出汗(退热)3、疟疾贫血的机理和性质:性质:溶血性贫血疟原虫造成的贫血原因有:①红内期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