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学习资料 《击鼓》学习资料 《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以往事与现实进行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在叙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形成波澜,手法独到。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击鼓》学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渴望可以挂念到有需要的伴侣。 原文: 击鼓 佚名〔先秦〕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查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见。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赏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斗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斗的抵触心情。作品在对人类战斗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敬重和生活详情美好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实的唱歌,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挂念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其次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动,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好像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