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_第1页
1/14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_第2页
2/14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_第3页
3/14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山地回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 一、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三、初步了解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 四、进行小说阅读的比较总结,开展讨论性学习。 [教学设想] 一、重视文本诵读。本文篇幅不长,可以花不多的时间,通过诵读,领悟作品。 二、关于背景,可以在诵读作品后由学生提炼总结,借以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阅读或诵读作品后,只须概括出,故事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是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即可,因为这两点是这篇小说人物形象产生的依据。 三、布置学生阅读孙犁的一些短篇小说和同时期其他作家创作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以“战争小说”和“抗战小说”为话题,进行比较鉴赏,从而总结孙犁作品的创作特色,也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和乡土文学。 二、分析妞儿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是孙犁的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山地回忆》。料想大家经过预习后,会对这一定性表示惊奇,为什么呢?我想大家可能会觉得战争题材似乎不是这样写的。请大家一起来回忆,我们读过哪些战争题材的作品,这种题材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可能的答案有小说,电视,电影等等。特点无非是场面宏阔,炮火硝烟,残酷凄惨之类。) 在众多的作家中,孙犁描写战争有他独到的视角,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作家的基本情况。 二、介绍孙犁及其作品 关于孙犁其人。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东辽村人。孙犁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任教,他在这里初步了解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创作题材和思想感情上都有所积累,白洋淀成为他以后秀的作品中人物故事的背景。1937 年冬,他参加党领导的抗日运动,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39 年,孙犁到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冀西山区的阜平城,在刚成立的晋察冀通讯社做通讯指导工作。1944 年,孙犁到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学习和工作。1945年重返冀中参加土改。1949 年后,到天津日报社工作。从 1939 年起,先后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后又创作了《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长、中篇小说。 关于孙犁作品。“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存在一条乡土文学的脉络。鲁迅先生最早即被称为乡土艺术家,他本人也曾从乡土文学的角度评述过文学讨论会的一些青年小说家的作品,之后有更多人写出这类小说。他们主要写的是农村生活,具有鲜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