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摩擦力与生活关系密切,课堂上不可能把所有的摩擦现象都加以说明,所以我只是选取了比较典型的三个事例,让学生学会分析,从而举一反三。当然,科学概念的掌握不是背诵几句教条的话,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而是要教会学生运用。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帮帮雪地里的汽车”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开动脑筋进行发明、创生。 在明白了摩擦力的秘密的基础上,鼓舞学生拓展思维,把知识制造性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可持续进展,同时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制造力。学生对让他们创新兴趣较浓,也能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法。 学生实验方法的设计是探究的瓶颈,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因此老师要在实验材料上作好充分的准备,假如实验器材多且繁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在在器材上的兴趣大于实验的兴趣,因此,这节课中我尽心设计、选择了实验器材,尽量大地发挥器材的多方面作用。首先钩码盒的使用,既可以用来做测试在不同接触面上拉动的实验,又可以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做改变压力的大小的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知道同一物体的不同的探究策略会导致不同的探究目标。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成功机会,积极引入表扬激励法,哪怕是学生只答对一个问题或自己解决了一个很小的问题时,我也及时给予鼓舞,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我能行”。我在教学中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鼓舞,增强他们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促使他们更大胆地去探究。 探究活动不应止课堂,课尾有一名女同学提出“旱冰鞋上的轮子可以减小摩擦力”时,我并没有马上进行肯定评价,而是说她的发现很有探究价值,希望同学们课后用所学的实验方法进行讨论,从而将对摩擦力的讨论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培育孩子的不懈探究的科学精神。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对科学探究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