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电影观后感范文 5 篇 杨善洲观后感范文(一)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 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杨善洲 1988 年退休,之前是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义务植树者,带领地方群众植树造林。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一干就是 22 年。 靠的是党性,收获的是宝贵财宝。 树的是榜样,塑造的是廉政典范。杨善洲是我党培育的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其在位时可谓有权有势,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以势欺人,而是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不在其位时他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了却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酬劳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制造出宝贵财宝。杨善洲一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他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退休时几乎没有存款,并且把自已所有的积蓄、工资都投入到林场建设中去。林场见效后,他不要一分工资,还将自我亲手建设价值 3 亿元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至高无尚的品质是全党全社会的榜样,必须要广泛深化开展学习活动。杨善洲的精神,没有任何渲染,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他回答了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此刻当干部应当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与当今社会腐-败干部构成鲜亮的比较,也是对那些贪图享受、与民争利,自私自利、贪赃枉法现象的丑化。我们要以杨善洲精神为榜样,教育引导好广阔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权力观、政绩观,能够真正用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中去,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多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杨善洲观后感范文(二) 观看《杨善洲》电影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与鼓舞。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电影的一些情景此刻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理解,自我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