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一〉、毫米 1、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一分硬币的厚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来测量。(板书课题) 2、认识毫米 师:观察直尺上除了较长的厘米刻度线外,还能发现什么? 生:还有较短的刻度线。 师:1 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2、小格的长度就是毫米。 3、1 厘米=10 毫米 师:数一数,在刻度 1 和刻度 2 之间有多少小格?是几毫米? 生:有 10 个小格。 师 :同样的方法数 3—4 之间有多少小格?几毫米? 生:都一样多。 师:自选 1 厘米数小格,汇报。讨论发现了什么?(1 厘米=10毫米) 生:(1 厘米=10 毫米) 4、量硬币,感受 1 毫米 让学生测一分硬币的厚度,汇报。 师:指导学生借助 1 分硬币表示 1 毫米。 案例分析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境中,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认识毫米,1 厘米=10 毫米。认识 1 毫米有多长,让学生量一量 1 分硬币的厚度,大约就是 1 毫米。 分析;感觉整课堂的问题提问没有精心设计。还有问题也很快,不能跟随或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路。 总之,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做到精心设计,耐心听取,正确评价,使每个学生具有积极的参加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紧密配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老师的主导作用都得以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