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欢乐的》课后反思《给予是欢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欢乐的”。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最初试图体现以下两点: 一、从学生的疑问之处入手,简简单单教语文。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很感人,重在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并从中体会“给予是欢乐的”这一情感体验。(不足:由于本班学生活跃程度较高,再加上老师们来听课。我把学生收的太紧,忽略了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应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应该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着重培育孩子们语言概括能力。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了,再细读文本,解决问题“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什么说他们三个人在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为什么说给予是欢乐的?”等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从小男孩的语言、神态、动作,还有保罗的内心变化感悟小男孩那不是索取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的美好心灵。这样的流程既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简洁与整体性,又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这样简简单单地教语文,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读到文字里去,也能读出浓浓的语文味的。(不足: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一味地培育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提炼关键词、句,通过品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体会人物心理变化时没有强调语言、神态、动作三个描写方法。应该给孩子们点一下的。由于前边讲得太多,导致最后孩子们分享的时间太少。) 二、读、说、写结合,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 文中还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于是我在学生进入情境,对人物心灵有所感悟后,设计了这样几个让学生想的机会,如:圣诞节就要到了,当别的孩子在大街上奔跑、欢呼,在橱窗前选择自己喜爱的礼物时,男孩的弟弟只能—————,以此来体现保罗对弟弟的关爱,从而更深刻地体会给予的欢乐。在沟通“为什么说他们三个人在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保罗、男孩、弟弟在这个夜晚难忘的是什么呢?文中还有谁也在享受着给予的欢乐呢?我们来找一下他们欢乐的原因吧。 出示句式进行训练: 1、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欢乐。 2、因为( )而感到欢乐。 3、小男孩因为(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