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党员进党校心得体会范例[十篇]1.万名党员进党校心得体会范例 9 月 6 日,镇安镇进行了 2024年“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第四期培训活动。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行了理论学习与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党员重温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乡村振兴,产业必须要先行。省委党校社会与生态文明教研部潭鑫教授的讲课让我们印象深刻。他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对如何推动乡村振兴进展进行了全面深刻地解读。产业进展是乡村实现可持续进展的必要因素。当前我镇的许多村(社区)普遍缺乏产业,结构也非常单一,这是推动乡村振兴起步缓慢的根本因素。大多数村(社区)产业规模小,没有形成集聚效应,无法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利用,造成了坐拥丰富资源却仍无从下手的局面。从教授的讲解中,我们明白了只有拓展农业的功能,抓好宣传,进展好线上、线下两个市场,明确经营主体,抓好品质、做好品牌,农村经济才能大进展,乡村才会有活力。 乡村振兴,产业必须要因地制宜。产业项目选择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进展的成败,因此产业不但要做大做强,更要利用现有资源,做到因地制宜。很荣幸在此次的培训过程中,我们能够有机会前往镇北社区乡村振兴示范点进行观摩学习。镇北社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环境宜人,适合大棚蔬菜、螃蟹养殖、花卉种植、水稻等产业进展,又因有天然的温泉资源,带动了镇北社区旅游业、农产品销售的进展。而对于我们一些地势相对崎岖的村(社区)来说,进展类似于大面积地种植大棚蔬菜确实行不通,只有根据各村(社区)环境、气候、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考虑进展思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八〇八社区地处高寒山区,根据自身气候、地理条件规划在未来五年大力进展社区青菜、核桃、川芎、茶叶、洋芋等传统产业,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形成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必须顺应自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优势和财宝,村(社区)要进展产业,就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源开发,拓宽增值渠道。因此推行生态宜居,实施乡村振兴计划,要从根本入手,层层递进,从农民入手,从自然入手,逐步推动村(社区)漂亮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以生活富裕为根本、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基于此,八〇八社区将依托八〇八水库天然资源和红色旅游线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