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演讲稿《跟着杜甫去唐朝》少年时的杜甫生活在盛唐,当时的唐朝正处开元盛世,一派繁华景象。杜甫家境优越,自幼好学,七岁便能作诗。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编导了一场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之后,杜甫客居长安十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虽到处奔走献赋,却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过著贫困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看着妻子痛哭,四邻抹泪,杜甫不禁一阵心绞,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至今使人深受感触,有钱人家飘来酒肉的香气,而路边就有被冻死的穷人。从如此鲜亮的反差中不难看出天宝年间唐朝贫富悬殊极大。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开始放纵享乐,从此少问国事,却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 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整个朝廷之上一片腐败景象。 唐玄宗又好大喜功,常常会有边境将领向异族挑战再向玄宗邀功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国内军事力量的空虚。 这时,安禄山、史思明找到了可乘之机。趁着大唐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二人发动了叛乱,第二年就攻入了京城。随着战争的爆发,整个大唐江山陷入一片残破不堪的景象:处处断垣残壁,满眼片片荒芜,曾经的繁华不复存在。 杜甫深深地思念着远在家乡的亲人,不由得有感而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年后,杜甫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可一路上,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官吏四处抓壮丁,国民四处逃难; 是被强行拆散的新婚夫妇,泪眼婆娑; 是生离即将离别的老翁老妪,身躯干瘦,无依无靠; 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却无粮可吃…… 杜甫感慨万千,当即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三别》。 后来,安史之乱终被平息了,可大唐的巅峰也随之而去了…… 杜甫在好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涴花溪畔建了一间草堂,全家借宿于此。再后来,友人去世,杜甫一家离开成都,北上到达奉节。居住了几年后,也许是知道离开人世的日子近了,思乡心切的杜甫坐上了小舟。不想,半路上遇到了洪水,本就病体支离的杜甫老先生,不久,就在客船上与世长辞…… 杜甫,一代大文豪, 出生于盛唐,他见证了大唐的繁华盛世; 经历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