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乡村文化建设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乡村文化建设路径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农民的文化欣赏水平不高。我国的农民基数较大,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农民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正因如此,使得他们对各种书籍、杂志的需求相对较低。虽然政府在农村建立了图书室,但诸多农民并没有将业余时间利用在读书看报方面。同时,一些在外务工的农民在春节回家期间,沉溺于打牌打麻将。此外,针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封建思想残余较为根深蒂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农民自身文化欣赏水平。 (二)缺少完善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在经济建设中心思想不断渗透强化的影响下,我国经济飞速进展,由此使得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而农村文化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各种与文化有关的不充足,虽然国家加大了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以此来为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动力,但是现实收效并不是十分理想,与群众需求出现了很大的差异,造成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使用率始终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闲置或损坏等现象。 (三)现有文化尚未有效利用。在经济社会不断进展过程中,农村明确提出了对文化活动的种类和内容的要求。但是,文化活动场次比较少,形式具有明显的单一性,而且缺乏形式创新,很难吸引村民,所以不利于村民满意度的提升。 二、乡村振兴战略环境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提高农民自主性。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调动起农民参加文化建设的自主性,发挥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首先,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广阔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从而使他们能够摒弃传统的观念,提升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以此来拉近与科学及大众文化之间的距离。其次,文化建设是一项利民工程,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沟通的重要性,提高文化建设的参加热情,通过积极主动地参加,将会使文化更加贴近实际。在经济、文化等事物的管理过程中,农民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中,借助这一过程来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使文化富民工程落实到位,更加顺利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新时期下,农民生活质量与日俱增,进一步提出了对文化的需求,迫切需要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以满足农村文化建设需求。因此,要将财政对文化投入的力度提升上来,确保文化投入在财政收入中比例的合理性,并与文化消费占居民收入比例相一致,保证公共文化投入增长,能够满足广阔农民群众日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