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建设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奔小康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联系宽阔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最直接的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担负着稳定一方社会、进展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群众的职能。 笔者所在的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面积 1621 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七山二水一分田”。属于典型的能源化工城市,也是传统的农业区,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经济的进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在全市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两轮乡镇机构改革,全市现辖 10 镇 2 个街道办事处,275 个行政村,总人口3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人口的 64%,耕地面积万亩,以山区、旱塬地为主。 近十年来,在韩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乡镇政府先后开展了“农村小康建设”、“百村富民”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作。20xx 年,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各乡镇政府根据市委提出的“增收为本,典型带动,一村一策,加快进展”的思路,立足培育新型产业,培育新型农民,建设农村新风貌,建立民主新机制,使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容村貌极大改观,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农村经济快速进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生活更加繁荣活跃。作为省选调生在韩城市乡镇政府工作,先后在苏东镇、新城办、薛峰乡、板桥乡、昝村镇等乡镇办任助理、副乡长、组织员、镇长、党委书记,亲身经历了两轮乡镇机构改革,目睹了十四年韩城市乡镇农民增收的进程。通过在韩城市五个乡镇办政府工作亲身实践,并借鉴兄弟乡镇及周边县市乡镇的成功经验,使自己对乡镇政府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当前影响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因素 农民增收困难,从根本上来说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新方法,要积极讨论探究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实行综合性措施,在进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影响农民增收,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和文化素养普遍偏低,是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观因素 思想观念落后体现在:一是小富即安。有的农民经过多年奋斗,基本摆脱了贫困,家中略有结余,就自认为日子过得去,懒得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