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找寻犬吠水声中? 何处找寻犬吠水声中?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这是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两句诗。道士的居所,既有桃花带露,泉水潺潺,又有翠竹倒映,飞泉奔鹿,更有空灵犬吠夹杂着淙淙的流水声。我们虽无法找寻到泉水淙淙,犬吠隐隐的世外桃源和超尘拔俗的圣贤境地,但可随时听到汪汪的狗叫声,如今的犬吠声除了让人烦躁外,就是无声的生气,再无美妙可言。 饲养宠物是个人的权利,本无可厚非,但文明养宠物也是养宠人的责任和义务。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尤其是“汪星人”、“喵星人”,已经成为人们十分重要的伴侣动物。如今养宠人很多,尤以养狗的人为最多。狗者犬也,狗有土洋之分,中华田园狗统一叫土狗,外国进口的或杂交的叫洋狗。狗狗的历史非常悠久,本人对狗没有讨论,不懂狗文化,但知道几首关于狗的诗句,“推敲”典故出处,唐朝苦吟派诗人贾岛就有关于描写狗的诗:“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贾岛出行在没人陪伴下,就带着小白狗出行,有点像当下徒步的独行者,除了必要的行李外,都带着一条或几条爱犬徒步旅行。还有杜甫《草堂》:“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看到主人回家,懂得“人味”狗狗,兴奋地出来迎接不说,还在杜甫的衣襟底下摇着尾巴钻来钻去,好一个摇头摆尾“低徊”忠犬形象描写的活灵活现。 随着家庭特别成员宠物狗的出现,又多出了不少的“狗爸狗妈”,养狗人对狗的宠爱,超出想象。每天儿子、闺女叫得那个亲,这是人家的自由,别人无法说三道四。把狗当孩子养,是因为它们能为主人减少寂寞与孤独、带来欢愉,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寄予,也是一种生活乐趣,有的甚至给主人带来可观的收入。既然尊其为“儿子闺女”,就能常常在室外听到一些铲屎官们喊着肉肉、丁丁、土豆、玛丽,糖宝等狗娃的名。但干什么事都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违反了人们所能接受的社会公德标准,就会遭人指责、唾弃、诟病。君不见,有人牵着狗行进在大街小巷,小区内、广场里、公园中、更有甚者竟带着宠物在众目睽睽之下,进书店、逛超市、挤公交、上餐馆、入歌厅,可以说狗无处不在,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狗的“身姿”。 狗患重灾区莫过于住宅小区了,可谓大狗小狗品种齐全,主人也给狗装扮的花枝招展,穿狗衣,带狗帽,穿狗鞋,梳狗辫,染花色。但见穿行在广场舞的人群里,窜行在“爆走队”的队伍中,时不时的还要与同类们“打情骂俏”,骚扰一番,汪汪一阵,还要接受狗主人的训令,狗主人也会在人群中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