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盐碱地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一)盐碱地基本情况。全县有耕地xxx万亩,其中,水浇地xx万亩,占耕地面积的xx%,集中分布黄灌区和山前冲洪积平原区;旱地xx万亩,占耕地面积的xx%,主要分布在山区及山前平原区的局部地段。全县有盐碱化耕地面积xx万亩,土壤ph值都大于8.0,其中轻度盐碱化耕地xx万亩;中度盐碱化耕地xx万亩,ph值在8.5左右;重度盐碱化耕地xx万亩,ph值大于9。不同土壤类型ph值差异较大,灰褐土相对较低,ph值小于8.5的面积占土类面积的81.2%;草甸土、风沙土、盐土的ph值较高,大于8.5%的面积分别占土类面积的70.8%、77.3%、79.5%。各土壤类型耕地不同盐化程度的面积统计表土壤盐碱化不仅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而且使土壤物理性恶化,地下水矿化度提高,水变苦,地下水源不能充分利用。同时使大片土地荒芜,农耕地减少,土壤中水、肥等因素互不协调,影响农作物产量。(二)盐碱地项目改造情况。20XX年xxx县在6个乡镇18个行政村,示范推广盐碱地改良培肥技术模式,落实完成秸秆还田+脱硫石膏补贴面积3.562万亩。落实完成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盐碱地改良示范片3个,包括xx乡xx村落实集中示范片1000亩;xx乡xx村落实集中示范片1500亩;xx镇xx村落实集中示范片1000亩。20XX年xxx县在7个乡镇22个行政村,示范推广盐碱地改良培肥技术模式,落实完成秸秆还田补贴面积3.55万亩。落实完成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盐碱地改良示范片3个,包括xxx乡xx村落实集中示范片1000亩;xx镇xx村落实集中示范片1500亩;xx镇xx村落实集中示范片1000亩。20XX年20XX年,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综合示范区5万亩;完成深松灭茬5.6万亩,秸秆粉碎翻压还田2万亩,推广水稻种植1万亩,推广客土压碱0.5万亩,压砂改良0.5万亩。20XX年盐碱地改良因自然灾害(洪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第1页共6页(三)盐碱地利用情况。近年来,通过推广种植高粱、水稻、枸杞、牧草、水产养殖等技术,改良后的耕地地力逐步恢复,产量不断提高。20XX年,我县盐碱地种养殖情况。一是种植抗盐作物改良盐碱。截至目前,在xx镇种植水稻500亩、艾草1300亩、稗草1000亩、高粱7000亩、枸杞100亩、野樱莓300亩、黑枸杞300亩、牧草120亩;xx乡种植水稻2000亩、甜菜1000亩、高粱8000亩;xx镇种植水稻733亩、高粱12000亩,葵花8776亩;xx乡种植水稻5000亩、高粱1000亩、葵花1.3万亩。二是种养综合治理。利用稻鱼种养改造盐碱地综合技术,打造适宜我县推广的稻鱼、稻蟹等生产模式,着力构建稻鱼综合养殖、储运销售、休闲旅游三产业协调共进的现代渔业发展体系。截至目前,沿黄乡镇水产养殖面积6149亩,预计年产水产品约1229吨。其中:xx镇水产养殖面积1800亩,年产量约360吨;xx乡水产养殖池塘40个,养殖面积1992亩,年产量约398吨;xx乡水产养殖池塘45个,养殖面积1400余亩,年产量约280吨,打造了xx鲤鱼品牌商标,获得农产品三品一标绿色农产品认证;xx镇水产养殖池塘41个,养殖面积957亩,年产约191吨。二、存在困难和问题(一)重视相对还不够,开发利用合力不强。我县对盐碱地巨大的价值认识不足,虽然制定盐碱地开发利用等相关支持政策,但宣传不到位、后续跟进不到位,更未形成全县各部门、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盐碱地开发利用的氛围,阻碍了盐碱地利用发展。(二)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短缺问题严重。一是黄河灌区的水利工程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受当时条件限制,灌区的给排水系统尚不健全,经过多年的运行,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陈旧老化,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二是弃耕盐碱地整理改造需要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需求较大,且需要连续几年投入,现有的仅靠个别企业和农民自筹的模式难以满足加快盐碱地改造利用的实际需求。第2页共6页(三)技术力量薄弱,科技支撑体系尚待完善。盐碱地改良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需要较强的科技支撑。但我县与科研院校在盐碱地改造方面合作较少,且现有农业推广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力量薄弱,加之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导致盐碱地改良推广乏力,仅靠个别企业有限的技术力量很难实现大规模进行盐碱地改造。(四)组织化程度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全县在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