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液化石油气储罐检验缺陷的成因与处理分析|液化石油气储罐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和九十年代初期,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珠三角各地市许多液化石油气储罐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建设完成的。这些储罐基本上均为卧式储罐,液化石油气是以常温压力方式储存,按布置形式分为,地上储罐和地下(埋地)储罐两种。液化石油气充装企业均采用地上储罐形式,工商企业用户多采用地下储罐形式。储罐设计压力为1.77~1.80mpa,设计温度为-20℃~50℃,操作压力一般为小于等于1.0mpa,储罐材质:16mnr.容积5~200m3,除残液罐外均为三类储存容器,属于重点监控设备。目前这些在用储罐都已过了4个以上的检测期,近年来,在石油气储罐检验期间也发现了许多常见缺陷。关键词:液化石油气罐;检验;处理中图分类号:u473.2+1文献标识码:a1近年来液化石油气储罐在检验期内常见缺陷特征液化石油气储罐出现的缺陷可分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和在制造过程中遗留两种类型。发现的制造遗留缺陷相对较少,主要发现的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缺陷性质为表面裂纹和大面积腐蚀,而且发现这种缺陷的状况有明显增多的迹象。常见缺陷特征为:(1)储罐母材内表面点状腐蚀缺陷和内外表面均匀腐蚀。(2)储罐纵、环焊缝内部条状裂纹。(3)储罐纵、环焊缝融合线或热影响区条状裂纹。(4)储罐管接头角焊缝针状气孔。(6)储罐管接头角焊缝未焊透留下的埋藏缺陷,一旦打磨角焊缝表面。立即暴露出内部未清渣、未焊透的针状或点状穿透性气孔等。2常见缺陷部位的特点(1)储罐纵、环焊缝融合线或热影响区条状裂纹多见于与封头拼接焊缝比较接近的封头与筒体环焊缝部位。(2)环焊缝内部条状裂纹、储罐环焊缝融合线条状裂纹发生最多的地方在罐体底部120°的范围内。(3)储罐管接头角焊缝处。第1页共3页3缺陷成因经历了1985~1987年的压力容器制造资格的取证审查,各三类压力容器生产厂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处于正常运作状态,对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制造,无论材料、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质量检验等关键控制手段都处于比较成熟阶段,关键是:(1)原材料质量和热处理技术。在上世纪压力容器专用钢板开始进行批量制造,在初期由于轧制工艺不成熟,夹层现象较普遍,容易形成点状腐蚀。大部分液化石油气储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制造,当时尚无整体热处理设施,普遍采用分段热处理,容易产生热处理裂纹。(2)液化石油气行业的特点――储罐的操作长期处于时满时空、压力处于时高时低的快速转换状态,尤其是储存能力小、每天销量大的企业,基本属于低应力工况下的操作环境。(3)是否因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化氢含量控制处于不稳定状态,国家标准未作具体数据控制规定。(4)当储罐液位高度300~500mm时,储罐充装受压缩机增压过程的温度与热影响变化最大;操作温度和压力对液体所覆盖的焊缝影响最大。(5)在低应力状态下加上硫化氢的作用,导致低应力腐蚀的形成,从而产生罐体内焊缝、特别是罐体内环焊缝融合线的表面条状裂纹以及母材局部表面点状腐蚀。(6)根据近年来多个检验所数据采集证明。因局部应力腐蚀所产生的罐体内焊缝融合线的表面条状裂纹深度一般不会超过1mm;罐体内母材局部表面点状腐蚀深度一般不会超过2mm。(7)储罐管接头角焊缝处针状气孔与生产厂制造时未清净内部焊渣所致。4处理办法(1)通过打磨消除表面缺陷为主;经无损检测合格,确认只要不超过最小壁厚的设计要求即可满足使用规定。(2)尽量不使用翻修的形式处理,以免因焊后热处理导致新的焊缝局部应力的形成。(3)根据《检规》第四十条规定:内、外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如果有裂纹,应当打磨消除,打磨后形成的凹坑在允许范围内不需补焊的,不影响定级,仍然维持原安全等级使用。否则,可以补焊或者进行应力分析,经过补焊合格或者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影响安全使用的,可以定为2级或者3级。第2页共3页5在对储罐的日常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由于在储罐制造过程中遗留的缺陷,在使用中一般不会扩展,只要认真控制一般不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对储罐的破坏作用带有很大的突发性,其扩展速度难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