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地基灌浆工程一、施工简介基础灌浆是房屋维修(地基处理)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气压把能凝固的浆液均匀地注入基础缝隙中,待浆液硬化后结成一个整体,可以改善持力层受力状态和荷载传递性能,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施工顺序:室内成品保护-家具家电移位,覆盖-室内外地坪切割,开挖基础至素混凝土基础顶面 f 机械钻混凝土层孔(按 200mm 厚深)f 浆液配制 f 注浆-注浆完成后封闭-夯实回填-孔洞四周机械切割,人工扩孔,孔洞四壁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孔洞 C20 细石微膨胀混凝土面层恢复 fPE 高分子防水卷材处理 f 水泥砂浆保护层 f 土方回填 f 室内外地面面层或地砖恢复 f 建渣清运、卫生清理。二、施工工艺1、成品保护施工内容包含:楼地面保护:采用 5mm 厚木胶合板铺设地面,然后再在面层采用彩条布覆盖家具;楼梯台阶采用铺设麻袋的方式;内墙面采用铺设2440*1220*5mm 厚木胶合板,围护高度为 2.44 米,具体宽度视加固范围确定。2、根据场地地质情况,本项目采用压力灌浆微型钢管桩方式进行地基注浆,注浆管采用©100X5mm 焊缝钢管,钻孔与水平面的倾角 90°,钻孔孔径为 200mm,孔距间距为 1.0m,沿受损地基范围内交错布置。注浆管采用直径为©100X5mm 焊缝钢管,钢管总长暂定 2.8 米。钢管现场制作锥形,制作成花管现场取灌浆孔。若由于施工场地限制也可采用斜管注浆。3、成孔采用 SH-30 钻机无损成孔。4、注浆顺序:注浆时应跳注,相邻孔注浆间隙不小于 3 小时,以避免孔间窜浆。5、注浆参数:(1)浆液配置:采用混合浆液,即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具体配合比通过现场试验后确定,应满足《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 要求。灌注浆液具体用量:按灌浆管每米向周边辐射范围 r=0.5m 计算,每米钢管向周边灌浆水玻璃剂、水泥用量以实际为准。(2) 注浆压力:采用限量灌浆或设计灌浆压力为 0.2MPa 进行控制,如现场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应与设计沟通后调整注浆压力。(3) 注浆孔间距、深度:注浆孔间距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暂定间距为 1.0m,钻孔深度根据地质勘查确定,暂定基础底面 2.5m。6、注浆前对注浆孔按顺序进行编号施工时要逐孔记录,完工后检查对照,防止漏注。7、注浆注意事项:当注浆孔边有水泥浆冒出应用堵漏剂堵住,冒浆(窜浆)严重时应停注,待水泥浆稳定后再注至设计水泥用量。8、单孔注浆结束后,关闭注浆管顶端阀门,防止管内浆回喷。9、注浆完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