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2017年12月下【创新与发展】住宅与房地产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地处甘肃、宁夏两省(区)的交界,有309国道、202省道穿越境内。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宁夏干旱贫困县之一,全县辖3镇16乡,306个村,1813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3130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518819人,115647户,其中农业人口477313人,97334户。总耕地面积244.9万亩,农业人均5.4亩,二轮土地承包面积244.13万亩,机动地面积0.77万亩,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8.2万本,土地承包合同8.2万份,占农业总户数的78%,本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出租市场潜力巨大。1土地流转现状及特点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胡萝卜、西芹、草畜、马铃署、西红柿为主的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葫芦河川道区的乡镇,承包分田时以等级分,每个等级每户都有,造成地块多面积小,分散经营不便管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这样的零散小地块已不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因此,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合理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因此,西吉县自2009年以来,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近年来,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1土地流转速度快速增长西吉县参与流转的土地面积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面积16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6%,参与流转农户1余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全县年均增加2万多亩,大多数向农村专业合作社转移。1.2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逐年增强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多数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产业,承包地转包他人或撂荒或托人代管,潜在的流转意愿很强,只是他们对土地流转政策持怀疑和观望态度,不敢参与。随着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慢慢接受了这一新生事物,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逐年增强,大量土地以多种形式进行转包、出租。1.3经营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土地流转,打破承包地界线,将分散、零碎的地块集中成一片,实行规模经营,随着流转农户的逐步增加,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为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农业现代化化水平创造了便利条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耕地的利用效率,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已有规模经营耕地面积3万亩。1.4经营主体多元化截至目前,西吉县农户之间流转土地124234亩,农村产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8640亩,企业流转土地8290亩。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土地流转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发展。1.5流转形式多样化西吉县土地流转形式由过去农户之间的转包,逐渐发展为承包地租赁、转包、互换、托管等多种形式。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141064亩,其中:转包59526亩、转让1132亩、互换7123亩、出租73283亩。1.6市场化流转初步显现邻里、亲友之间转包、代耕形式流转土地,或者委托村委会代为流转的形式已被流向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流转形式所代替,流转方式主要以租赁为主,租金形式由以前的粮食转为收取现金,初步显示出土地流转市场化的趋势,流转后的土地经营方式和经济结构也充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多用于种养业、观光、花卉、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生产,市场化和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2土地流转所取得的成效2009年以来,宁南西吉县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为主、土地租赁流转、农民就地务工”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原则,分别在马莲乡、兴隆镇、吉强镇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把村民的承包地分别以租赁方式流转给宁夏佳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华林蔬菜公司和西吉天绿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建立起万亩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28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1000亩西芹生产基地,实行经营总体规划、选用优良品种、采用科学种植技术、统一投资,创新了土地流转方式。实现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管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