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级政府在实施税改后一些遗留问题的思考笔者作为XX县区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的一员,有幸参与了我县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XX县区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无论是在准备阶段、改革方案的敲定阶段、宣传发动阶段和正式实施阶段都紧紧围绕为农民减负这条主线,精心准备、周密安排,认真实施,确确实实将这项德政工程,惠民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同时,税费改革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县、镇两级政府的财政,但从两者相比较来说,农村税费改革后镇级财政存在的收支矛盾将更突出一些,压力和问题也多一些。下面我就结合XX县区的实际情况,与大家共同探讨农村税费改革后镇级政府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存在的问题(1)农业税征管中执法主体错位问题。过去农业税费征收工作基本上委托乡村干部到农民家中上门征收,而执法主体却是镇财政所人员。税费改革后出现了三种情况:一是由于镇级基层组织机构的精简与撤并,现有的财税干部本来就有限,却要承担千家万户的征收任务,力不从心。如果让农民自己到当地财政所缴纳农业税,就目前我国农民的纳税意识来看,很难做到应收尽收。二是继续由镇村干部代征,又会出现执法主体错位的问题。三是改由粮食部门代扣代缴,但在以前的实践中发现效果并不是太好。(2)镇村债务偿还问题。税费改革前,由于“普九”达标、公路建设等投入大,又有少数农户逃交拒交农业税,基层主要依靠镇村干部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部分镇村干部为了完成农业税任务采取垫付农业税税款,镇村干部担心一旦实行税费改革后,债务挂帐会引发经济矛盾。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多年来农村兴办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教育“普九”达标等公益事业,形成的镇村负债比较严重。改革后,由于取消了乡统筹和各种集资,镇村可用财力下降,筹资渠道减少,偿债能力第1页共3页受到很大限制,镇村债务化解难度加大。(3)镇村的教育及公益事业办理问题。尽管媒体宣传了税费改革后“三个确保”,但面对学校危房等公益事业,今后如何筹措资金,心里还没底。农村义务教育受冲击大。税费改革后取消了统筹费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虽减轻民农民负担,却直接导致了义务教育所需资金无法保障,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正常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益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由于对农村的投入严重不足,乡统筹、各种集资、两税附加又按政策取消,长期以来,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等,主要是依靠县、镇两级政府。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失去了资金来源,造成新的项目难以启动,落后局面无法改观。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滞后,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二、解决方法(1)农业税收征管宜采取“以专业化征收为主,以农村协税护税网络为辅,以计算机信息为依托,以村为点集中征收,公开办税,接受纳税人监督”的征管模式。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农业税征收应贯彻“法治、公平、文明、效率”八字方针,改进现行征管方式。一是由镇成立纳税大厅,各村设立征收点,采取“定点办税、定时到村、定额上缴”的征收办法,让农民自行到纳税点缴税,逐渐培养农民自觉纳税的意识。二是办税要公开,即税收政策公开、计税标准公开、应纳税额公开、征税额公开、减免税公开,通过建立税收公告栏、设立板报等形式,让农民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缴的是“明白税”和“放心税”。三是坚持依法治税,强化检查和惩处力度。对个别不依法缴税的“钉子户”、“难缠户”和外出不归户,要通过法律手段予以起诉,追缴税款。四是完善农村协税护税网络。目前,仅靠财政所人员承担千家万户的征收任务是不现实的,要使农民真正做到主动纳税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有必要利用农村基层组织形成协税护税网络,同时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协税护税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协税护税人员的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五是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农业税第2页共3页收管理。按照科技加管理的指导思想,把税源管理、征收管理、票证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稽查管理等纳入计算机管理,促进农业税收征管工作向电子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