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课堂教学实录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第二板块“千古江山”《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江苏省南通中学夏立东导学目标:1、品味词人抒发的情怀2、重点掌握怀古词的表现手法——用典3、能够体会词人营造的艺术境界,了解两首词的风格特点。导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复习两首宋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题目看,这两首词均为怀古词。怀古,即追怀古昔,因古而生怀,寄情怀于古迹、古人、古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唱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见,“怀古”实在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所以,今天对这两首词的整合复习,我们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1、品味词人抒发的情怀2、重点掌握怀古词的表现手法——用典3、能够体会词人营造的艺术境界,了解两首词的风格特点。板块一:聚焦重点——用典赏析“用典”是怀古之作重要的艺术手法。作品中的“典”承载了丰富的感性和理性意义,“用典”,不仅能凸显,而且能有效地推进和发散作者的体验和思考。分析作品的“用典”,对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着的重要意义。两首词作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很多,《念奴娇》着意刻画了周瑜的形象,而《永遇乐》更是运用了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等五个典故。下面我们就围绕两个问题对两首词的用典加以赏析:(出示幻灯)1.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典故?2.从表情达意看,词中的典故有哪些作用?1.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典故?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同学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看看两首词的标题就知道了,两位词人分别站在赤壁和京口北固亭怀古,当然会想到与这两个地方相关的典故啦。是的,你们想得不错,但又不完全对。苏轼游览赤壁为何只想到周瑜而非诸葛亮?辛弃疾站在京口北固亭为什么想到的是孙权、刘裕、拓跋焘而不是其他和此地相关的人与事?看来我们不仅要考虑“此地”,还要考虑“此时”以及“此时此地的作者”。(两次出示幻灯)⑴ 与“此时此地”有关。⑵ 与“此时此地的作者”有关。先以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两次出示幻灯)⑴ 与“此时此地”有关。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但主战派一直将“王师北定中原”当做目标,京口作为抗金前线与金人劫掠后的扬州隔江相望。三国时,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南朝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