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非公企业融合党建的调研与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力度,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习总书记也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强调指出,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今年5月,中央组织部在福建厦门召开全国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就以园区为龙头抓非公企业党建作出具体部署。**市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在最近召开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要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的融合党建新路径。非公企业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领域,市党代会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一个全新的课题,即“如何在非公有制企业全面推进融合党建”,这对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六中全会及省市党代会精神,切实提高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进而全面推进非公企业自身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近期,我们就非公企业推进融合党建这一命题的基本内涵、存在问题、总体原则、主要路径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认真思考。一、关于“非公企业融合党建”的基本内涵1.“非公企业融合党建”的三层关系。《现代汉语词典》对“融合”的解释是: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也作融和。据此,“融”与“合”的关系可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有“融”乃“合”,“融”是“融解、融通、融汇”,“合”是“联合、结合、合力”。“融”是条件,“合”是结果,“融”是“合”的必要条件,“合”是“融”的必然结果。二是先“融”再“合”,“融”是因,“合”是果;“融”是前提,“合”是后续,“融”是“合”的基础,“合”是“融”的体现。三是以“融”促“合”,“融”是方法,“合”是目第1页共8页标。“融”是“合”必须经历的过程,“合”是“融”自然产生的效应。2.“非公企业融合党建”的三个阶段。“融合党建”需经历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一是融解,是融合的初始阶段,是将党的建设与非公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初步接轨和磨合的过程,是一种“基础性”和“物理性”的接触与整合。二是融通,是融合的提高阶段,是党的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合二为一的过程,将党的工作“无缝焊接、无痕融合”进企业发展的全部领域和各个环节,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融汇,是融合高级阶段,是通过党的有效工作,引导职工更有效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使党的建设、企业发展、社会和谐三者“彼此渗透,水乳交融”,实现“互辅共进、互促共赢”。3.“非公企业融合党建”的三条路径。推进“融合党建”的总体思路应有三个方面:一是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融”。党的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始终紧密结合,做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相互补益、相辅相成。二是党的建设与文化建设“过程相融”。坚持用文化建设引领企业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党建特色,在党建活动中彰显企业文化内涵,形成“企业特色党建文化”。三是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谐“结果相融”。通过党的活动提升企业品味、树好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发展,进而构建和谐组织关系、和谐劳资关系、和谐社会关系。二、推进“非公企业融合党建”的存在问题1.基层党委认识不深。尽管各级基层党委对党的建设与非公企业发展融合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但思想上还是存在认识偏差,过程中仍然存在管理缺位,对“党组织是否在发挥作用、如何通过有效融合去发挥作用”等问题关心不足、思考不多、指导不够,没有把党建工作与非公经济发展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客观上还存在“重建党、轻党建,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作用”等现象,致使部分非公企业推进融合党建缺乏有力的抓手和有效的途径。2.非公业主支持不力。相当一部分业主对党组织在凝聚人第2页共8页心、强化管理、助推发展、促进转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认识不足、顾虑重重,以致于“重效益、轻党建”现象较为普遍,他们担心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