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央行调控能力分析王国刚 一、中外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分析央行负债数额和负债结构的变化是反映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和调控结果的一个主要方面。例如,在实行从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央行负债中的“货币发行〞将加大、“存贷款金融机构的存款〞将减少;反之,在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央行负债中的“货币发行〞将减少、“存贷款金融机构的存款〞将增加。因此,分析央行的负债状况变化,有利于分析货币政策的走势和央行的调控能力上下。表 1 选列了中国人民银行 1999~2024 的 10 年间负债结构数据,从中可以看到:第一,在这 10 年间,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负债从亿元增加到了亿元,增长了 428.69%。其中,“储藏货币〞从 33629 亿元增加到亿元,增长了 284.36%,但引致“储藏货币〞快速增长的主要成因不是“货币发行〞。“货币发行〞的数额从 1999 年的亿元增加到 2024 年的亿元,增长了 146.29%;但它在“储藏货币〞中的比重却从 1999 年的 44.82%降低到 2024 年的28.72%,与此对应,它在“总负债〞中的比重也从 1999 年的 38.47%降低到 17.92%。“储藏货币〞快速增长的主要成因是“金融性公司存款〞,它从 1999 年的亿元增加到 2024 年的亿元,增长了 525.36%,由此,在直接关系上可以判定,这 10 年间,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不是通过“货币发行〞来调整债务性资金和贯彻货币政策意图,而是通过“金融性公司存款〞从金融运行中获得资金,因此,货币政策不属于从松范畴。再具体一点看, 2000~2024 年的 9 年间“储藏货币〞年增长率及其“货币发行〞年增长率和“金融性公司存款〞年增长率如图 1 所示,除 2024 年外,“金融性公司存款〞增长率均高于“货币发行〞增长率,尤其是 2024、2024、2024 和 2024 等 4 年中,“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长率都在 26%以上,由此,推动了“储藏货币〞的高增长。在“储藏货币〞中,“货币发行〞的增减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松紧,而“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减那么意味着货币政策的紧松,二者的货币政策取向和效应是相反的。就此而言,2024 年以后的货币政策属于从紧范畴。这似乎与 2024 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连续 20 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 9 次提高存贷款利率的从紧政策取向是一致的,但也有矛盾之处,既然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紧存贷款金融机构的资金,增加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性公司存款〞数额,那么,为什么“货币发行〞在 2024~...